满俗研究
  • 您现在坐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满俗研究 >>
  • 谈满族说部中的“号子” 

    作者: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浏览次数:3297

    作者:何钧宇

    满族说部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古卉,蕴含着大量传统音乐舞蹈的宝贵资财。尤其是书中寥寥几首乐谱更是十分珍贵的“音乐化石”。然而,就音乐研究而言,还有必要需要说明:在满族说部中很多处明明写着唱出来的歌,却只有词,而没有曲谱,即“无谱之歌”。看得出大量的民歌都没有全面地传承下来。众所周知,音乐是由声乐之,即指有歌词的演唱和器乐之,是指用乐器进行的演奏两大部分组成。由于无谱的客观现实使我们不能对曲调——这一音乐的灵魂进行旋法、调式、调性等多方面的具体技术做直观分析。十分令人遗憾,我们的研究大多数只能局限于音乐“论说”的层面。这心痛的历史损失毕竟是民间音乐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口头传承的特点所决定的。可幸的是这些歌词及其情节的铺垫为我们顺藤摸瓜探析先人的音乐足迹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号子可谓是最原始的民间歌曲,均产生并应用于生产劳动,起着指挥协调生产劳动的作用所以又称劳动号子。满族说部中现有资料中出现的号子大多与水上劳动相关。这是因为满族先民是狩猎和鱼猎民族,狩猎者“靠山吃山”,生活在江河湖海的人民“靠水吃水”,自然离不开狩猎和捕鱼劳动。

    如:“......他们晒鱼干,晒肉干,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这里水深流稳,深水里潜藏有千余斤的大鰉鱼。吉林打牲衙门在这岸边修筑有打鱼楼子,网得的大鳇鱼,养在岸边.术栅围成的蝗鱼圈里。年年宫里有万寿之日,必选上品鳇鱼运京师。百名工匠特造的条条‘安巴扎卡’,专门为远送活鱼而用。打牲丁们拉纤唱着不知是何人留下的《黑水号子》。歌声激扬婉转,满江荡漾:

    白云悠悠,哎嘿哟哟,

    黑水泱泱,哎嘿哟哟,

    包鲁嘎汗,哎嘿哟哟。

    雪妃娘娘。哎嘿哟哟,

    英名千古,哎嘿哟哟。

    永世流芳,哎嘿哟哟哟哟哟……”

    这是一首颂扬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母子的号子。可见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确是英名千古,其感人故事早在清代打牲乌拉的渔丁中间,作为劳动号子唱出赞美可见其早已流传,深入人心。这种赞美的号子在艺术上的升华已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劳动统领的作用,更是通过白云、黑水的自然美,衬托出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思想的美,这种触景生情,情景共融的浪漫色彩号子,反映出人民的英雄崇拜的深厚心里基础,它是民族情感的表述,此时的号子是就成为其抒发情感的载体。

    在满族说部中最多的莫过于海上劳动的划桨号子,但仍具备一般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如《东海沉冤录》(上)中对 东海号子的别名叫做渡东海,或叫跑南海进行了解释:东海、南海皆指现在的日本海。之所以叫东海或南海呢?这是由于沿海诸岛地处位置不同,互相间所看的方位不同所照成的方向之别。

    值得一提的是专门用作拉起船帆的号子——扯蓬帆,它的曲调用的仍是东海号子,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但这个调子没有歌词,也就是说只有衬词嘿嘿哟。我们分析在实际扯蓬帆时是会有领唱的即兴词的。而在满族说部的讲演中全凭表演者的自然条件,运用声音高低、音色的变化,用艺术性唤起听众的兴趣,这可能是运用号子的风格为讲述服务的。因此,朱伯西“在讲唱时,可以见景生情,随着情感的抒发,有时在主干调子里加进一些花点儿,使其有些变化,以突出朱伯西讲唱的个性化。……但总的调子规矩不变。……尽管由于讲唱人、讲唱场合的不同而有些变化,也都是在这个基调上发挥出来的,它的特点是悠扬、奔放。唱‘东海号子’时,必须放开喉咙,嘴巴张开,无拘无束地通过胸腔气韵的喷发,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嗓子也放开,唱的越有感情,亦越好听。”这就告诉我们号子的词是具有即兴性的特征,曲调是“瓶”,装的是什么“酒”就因“人”而异了。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当今二人转也有名曰“跑南海”的曲牌,是流传于珲春渔民的。由于曲调好听、好使,现在已成为二人转的重要曲牌之一。满族说部中的跑南海和现在二人转曲牌跑南海是否是同一号子?为我们深入研究二人转音乐的起源提出了又一新的课题。

    在满族说部中的号子,除了具有实际真实意义的劳动号子外,许多的号子更多的内容已经不是一般号子对劳动所起到的指挥、引领的功能,恰恰是利用号子抒发更多具有文学意义、思想意义,反映历史生活的内容。如:

    “朱伯西我唱完‘雅鲁顺’,引起各位对东海先人们的敬慕和向往,盼着快快唱讲东海之歌。东海啊,东海!舜妈妈升起之地,万道光芒皆是从她那里赐给大地,赐给我们温暖和生命。先人们讲东海、唱东海,还要先唱几声巴图鲁吉勒冈,又称喊号子。那喊声激越、粗犷、豪放、袒露着大海儿女们的宽阔胸襟……

    英雄调是这样唱的:

    嘿呦嘿,哎嗨呦,

    嘿,嗨嗨呦嘿嘿,

    嘿嘿哎嘿呦嘿,嘿嘿哎嗨呦嘿。

    哎嗨,嘿嘿呦嘿嘿嘿,

    嘿——嘿——嘿。

    巴图鲁号子一出口呦,

    东海人往昔的岁月蹉跎勾上了心头。

    大荒片子绿茫茫没人烟呦,

    赶海的尼亚勒玛耶,

    你可要找那藤蒿榛莽里的古道印辙。

    窝稽排子如碧浪滔滔遮云日呦,

    你可要瞧准老先人留下的凿灼毛格。

    大柈子笼火的穿地龙土坯马架子哟,

    活像漂在绿海中热气腾腾的巨舟。

     

    听乌勒本的尼亚勒玛耶,

    我朱伯西哟,

    就像是赶海的摇浆人耶,

    你们像早年坐上槽子船,

    随我去拜谒咱们玛发早年住的奥木托克索。

    鼓乐是锡霍特的螺号,

    拉满岁月的航帆耶,

    划哟,划哟,

    嘿哟,嘿哟,划哟,

    布鲁昆神鸟为我引路啊,

    东海——

    捷如电掣,

    海浪难遏。

    我们重又回到了东海远祖桦皮巢楼,

    男嫁女家那婚车羽舍。

     

    一个个东海儿女哟,

    冬涂鱼油,

    身披貂裘珠珞;

    夏体赤裸,

    腰围条遮羞萝。

    手弹鬃琴,

    夜伴篝火唱情歌。

    萨满妈妈敲击着熊皮鼙鼓,

    血族仇杀,传诵着悲怨和狂乐。

    遥远遥远的过去啊,

    东海的沉浮,

    东海的拼搏……。

    从这段号子第一段开头的衬词部分虽然具有典型劳动号子的特征,但随之却引出了“巴图鲁号子一出口呦,东海人往昔的岁月蹉跎勾上了心头。”这词的内容明显的告诉了我们以下已不是劳动的内容,而是“往昔的岁月蹉跎”,这内容以及其曲调和节奏型决定了是回忆舒缓的。正如上面的例子:下面紧跟的词是与满族说部段子的生产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介绍。可以说这种号子的作用不在于实际劳动,而在于讲书人朱伯西把自己融到划桨的人中间,以划桨者的身份,用劳动号子的形式叙述着东海远祖的桦皮巢楼,婚车羽舍。以及冬涂鱼油,身披貂裘珠珞;夏体赤裸,腰围条遮羞萝的早期人类的原始生活。这种以号子的形式完成满族说部内涵的号子还有《西林安班玛法》中的划桨劳动号子:

    “人在海中

    手足无措,

    划水的大桨

    咋就不听使唤噢!

    海神儿子西林色夫,

    有着神的慧眼,

    能看透每个人的心理。

    一边耐心传授划桨技艺,

    一边热心鼓励气馁的人们:

    ‘淑勒赫赫西哟’,

    ‘珊延哈哈西哟’

    划桨诀窍要记牢噢:

    一要脚蹬紧,

    二要全力划,

    三要胆儿壮,

    四要心儿齐。

    嘿依嘿

    哟——哟一

    轮开膀子,

    嘿依嘿,

    哟——哟一

    嘿依嘿,

    哟——哟一

    眼盯前方,

    嘿依嘿,

    哟——哟一

    号子震天,

    嘿依嘿,

    哟——哟一

    海神让路,

    嘿依嘿,

    哟——哟一

    嘿依嘿哟哟

    嘿依嘿哟哟

    淑勒赫赫西呐,

    珊延哈哈西呐,

    气壮魔鬼抖,

    海浪吓懦夫。

    万难不可惧,

    毅力创世宝。

    事事皆学问,

    只怕心不齐。

    抛弃苦难窝,

    拼闯新天地。

    嘿呀呀,

    嘿呀呀。”

    上述可以看出在满族说部中的号子多以“载体”的形式,为抒情服务,反映着民族心里和民族情结,蕴含着人生哲理。在演唱方式上,号子最大的特征就是“一领众合”,往往指挥者就是领唱者,以发号施令的身份唱出具体号子的内容,即主要陈述部分,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大家多以唱“衬词”为主,进行“应合”,产生节奏性的律动,即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这些衬词大多以类似喊声为主,运用口语化的词,陪衬突出众人的气势和力量,风格特点浑厚、铿锵。

    再如:《苏木妈妈 创世神话与传说》中《猪妞》在制蚕工艺中,带有与生活紧密相关和抒情性质的劳动之歌,从中可以看出前半句是领唱,后半句是众合唱,虽然具备了劳动号子领和合的特征,但明显看得出它不是喊声,而是悠扬的歌声。这就让人联想起在制蚕工艺中,劳动的环境有别野外,不是那么恶劣。劳动的强度不是重体力劳。心情也不像野外劳动那么高亢奔放,而是具有赞美生活愉悦的情感融于劳动之中。因此其曲调必然是优美舒缓的。

    天上最美的噢咿嘞——白云,参!参!

    胯下最美的噢咿嘞——金鞍,参!参!

    炕边最亲的噢咿嘞——火盆,参!参!

    身上最阔的噢咿嘞——丝裙,参!参!

    这种具备一般号子领和合格律的 “劳动之歌”,同样具有劳动号子的因素和功能。并且是在劳动中出现的,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平和,优美、舒展的号子。再如:

    “二位阿哥骑上肥头大耳的两匹神马,飞向正南方去不久遇见一群人,有老有少,在水泡子旁边,正在捞东西。他们边唱着很好听的歌,边在摆弄着什么。于是,二位阿哥下马问一位老太太:‘这是什么东西?’老太太说:‘这是麻,能织布。’”这已经告诉我们在进行剥蔴的劳动,他们唱的歌可能就是“剥蔴号子”或“剥蔴之歌”,而这种不可能动作一致形成合力的劳动,其号子也必然没有必要“统一指挥,步调一致”。这种劳动之歌也可能就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所唱之歌有可能和真实的劳动内容大相径庭,但其此时的情感却要和所唱之歌要一致的,“歌”只是抒发情感的载体。

    在《木兰围场传奇》引言中,有口吹桦树皮做的长哨围猎的记述。由于“哨鹿”的特殊性,不可能惊动猎物,只能“引诱”便出现了狩猎的隐性号子音乐,同样起到“指挥、协调”的功能。书中记述如下:‘木兰围场’为满、汉合壁名,‘木兰’系满语‘哨鹿’之意,指用木哨儿诱引鹿群,以供围猎,此乃清朝皇帝常用的一种狩猎方法。到了秋分时节,身着戎装的皇帝率领亲随侍卫、文武大臣、诸皇子、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射牲手及众官兵于黎明前,藏身于密林草莽之中,头戴惟妙惟目的鹿角帽,身披鹿皮衣,口吹用桦树皮做的长哨儿,模仿鹿鸣的呦呦声,眦吸引那些为求偶的雌鹿、为争偶的雄鹿前来。当群鹿低昂应和、寻声而至时,射牲手乘其不备,万箭并发,弓箭齐鸣,鹿儿们还没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就已经‘陈牲蔽芳甸’了。”

    总之,满族说部中的劳动号子与满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在劳动中人与自然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精神、艺术之花。它以其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律动性节奏,一领众合的歌唱方式,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那丰富的体裁形式,成为满族及其先民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而在满族说部的实际表演中更是以号子为载体反映故事情节,发挥讲演者的特长,抒发情感成为争取吸引观众的艺术手法,它是满族说部音乐要素之一,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地址: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47号(王百川居宅旧址)

    网址:www.jlsmzbwg.org.cn

    公众号:jlsmzbwg


     


    上一篇   满韵遗风——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六)  下一篇   满韵遗风——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七)  

    Copyright © 2015 www.jlsmzbwg.org.cn All Rights Reseverd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吉ICP备15002934号  地址:吉林市北山公园人民广场  电话:0432—62279123 技术支持:领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