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俗研究
  • 您现在坐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满俗研究 >>
  • 满韵遗风——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

    作者: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浏览次数:4125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民俗——陈汉军旗萨满习俗(吉林·市级)

    陈汉军旗的萨满习俗文化,集中表现在汉军旗人的“烧香祭祖萨满奠仪”、“七月十五祭祖大上坟”、“汉军家族的续谱连宗”三大活动之中,当然,在汉军旗人日常的婚俗、丧葬习俗、年节习俗、生育习俗等生产生活当中是随处可见,触手可得的。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人与自然”、“人与鬼神”、“人与人”的和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其特征:形态融合,兼顾满汉;传承人不排外;全部汉语言表达,肢体语言明了;教化功能强,张扬高尚伦理道德思想。

    民俗——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满族萨满祭祀礼仪活动(吉林·市级)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所进行的满族萨满祭祀礼仪活动,以吉林满族萨满祭祀内容为主题,组建“萨满祈福团队”进行祭山、祭江、祭星、祭雪等系列的原始祭祀活态保护传承工作,弘扬吉林地域文化。

    满族有石克特里哈拉(石姓)、瓜尔佳哈拉(关姓),乌拉陈汉军以张氏坛、常氏坛、张俊文坛为主。这些家族迄今仍保存最原始完整的萨满文化的精华。

    满族祭祖习俗保留了原始自然崇拜、动植物图腾崇拜和祖先英雄崇拜。乌拉陈汉军烧香习俗具有佛、道、儒和满汉融合的特征。鼓乐歌舞是祭祖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北方民族音乐、歌舞、美术等多种艺术的真正源泉。具有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技艺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重要价值。现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

    民俗——吉林乌拉富察氏家祭续谱习俗(吉林·市级)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官通村富察氏,定居吉林乌拉,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家族的家祭续谱习俗程式清楚、规范,形成了独特的家祭形态。如家祭续谱习俗中有别于其他家族“接姑奶奶回家参加续谱庆典”的仪式。

    该家族的家祭续谱习俗由准备阶段、拜谒续谱、庆典仪式、体验活动四个基本内容。

    吉林乌拉富察氏的家祭续谱习俗,不仅是本氏族的传统文化体现,更是吉林打牲乌拉满族整体文化的缩影。蕴含着道德观念、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内涵,对研究吉林打牲乌拉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还具有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价值。

    民俗——乌拉陈汉军张俊文续谱习俗(吉林·市级)

    陈汉军张俊文续谱习俗师从常学(xiao)。常氏家族是家族内部传承。张俊文可以传给其他姓氏。张俊文坛续的唱词,基本上使用的是常氏家族的神本。神服及佩饰是别具特色的造型艺术作品,具有美术价值。使用的单鼓、腰铃等响器,具有民族乐器的科学价值。

    该习俗蕴含着原始思维、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内涵,具有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民俗——尼玛察觉罗哈啦(杨肇家族)祭祖典仪(吉林·市级)

    杨氏家族是东海野人女真,自古即已形成萨满祭祀的习俗,归顺后金至清代,仍尊此俗为家族重大祭典。清亡后,此俗仍沿袭至今。现任第十五代萨满杨庆喜为家族传承萨满,其家族烧香祭祖活动内容为祭两位祖先恩人和神庙,祭神树、祭祖、祭佛多妈妈、影壁前祭天、神庙上祭关帝。其程序完整,场面讲究,仪式规范且保持原生态同时又体现了清时的宫廷文化。

    民间文学——康熙东巡的故事(吉林·市级)

    据《吉林通志》和《吉林外记》记载,清代康熙皇帝曾两次东巡吉林,史称东狩吉林。康熙二十一年,第一次东巡。写下了著名的《松花江放船歌》,从此“江城”,成了吉林的别名。第二次东巡是康熙三十七年。康熙两次来吉林,对于巩固东北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留下的诗文墨宝,为江城吉林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民间文学——鱼圈珠山的传说(吉林·市级)

    黄鱼圈遗址位于舒兰市法特镇黄鱼村黄鱼圈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是一个近似月牙形的土堤坝,高3.5米许,堤内可蓄水15000m 。

    鳇鱼圈也称“黄鱼圈”。光绪皇帝(1875年)得知东北松花江出产鳇鱼,稀有难觅,遂下诏打牲吏员着即差办,亲诣督蒱,并在其江河岸边建造贮养鲟鳇鱼的鱼圈,蒱到后,运送到鱼圈中去喂养,到冬季,于指定日期派专人护送到京城内务府供皇室专享。

    民间文学——吉林乌拉满文满语(吉林·市级)

    满族的语言和文字是满族先人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满语的历史划分为几个时期:十二世纪前,是“图腾文字”。公元十二世纪后,是“女真文”。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是“老满文”和“新满文”。目前所用的文字是“新满文”。清代的满语公文、碑刻、谱书是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由于居住环境和用语习惯的差别形成地域性差异。吉林乌拉满语多为打牲乌拉满语。

    民间文学——望祭殿遥祭长白山的故事(吉林·市级)

    小白山是小长白山的简称。满语“温德亨山”或“温德赫恩山”,是“祭祀板”的意思,因为祭祀时把文书写在木板上。清初时,清廷每年都祭祀长白山,但因距长白山路途遥远,行程艰难,于雍正十一年在小白山上建立了“望祭殿”五间,牌楼两座,每年春秋两季,到“望祭殿”遥祭长白山神,小白山也就由此得名。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一处清朝皇室祭祖遗址,属关东特色满族文化。

    民间文学——阿巴亥的传说(吉林·市级)

    乌拉纳拉·阿巴亥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三位夫人。万历二十年,年仅12岁阿巴亥嫁给了年长她31岁的努尔哈赤。两年后,立为大妃。一生有三子,每人掌握一个整旗,可见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情意所在。

    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大病而崩。皇太极、代善等捏造汗父“遗言”,阿巴亥被逼殉葬,年仅37岁,死后与努尔哈赤同柩而葬。


    地址: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47号(王百川居宅旧址)

    官网:www.jlsmzbwg.org.cn

    公众号:jlsmzbwg


     


    上一篇   满韵遗风——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二)  下一篇   满韵遗风——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四)  

    Copyright © 2015 www.jlsmzbwg.org.cn All Rights Reseverd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吉ICP备15002934号  地址:吉林市北山公园人民广场  电话:0432—62279123 技术支持:领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