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俗研究
  • 您现在坐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满俗研究 >>
  • 满韵遗风——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二)

    作者: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浏览次数:7152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传统美术——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吉林·省级)

    满族在千年之前已经有了“剪纸”,是用皮革、鱼皮、桦树皮、麻布、树叶为载体,把狩猎、生活、劳动场面用刀、剪划刻出镂空花纹加以表现。吉林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是当地满族人祭奉祖先古俗——嬷嬷人神偶和信奉萨满教的神灵崇拜以剪纸图画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属于家族母系传承,主要以口耳相传、耳提面命,靠记忆模拟,一辈教一辈,代代相传,已达百余年。传承对象为家族中母女、姑侄等。剪纸内容主要有剪嬷嬷人、刻挂笺、做“佛朵”及一些满族民俗剪纸等。主要作品有《萨满神歌》、《长白山之神》、《松花江之神》、《最后的嬷嬷人》、《佛朵·生命树》、《玛虎·庆隆舞》、《远去的木巴》、《松花江放船歌》及百米剪纸长卷《千年吉林、百年江城》等等。真实记录和展现了满族文明发展的全过程。


    传统美术——乌拉满族赫舍里氏刻纸与剪纸(吉林·省级)

    满族剪纸是一种极富有地域民族风情的民间美术形式。赫舍里氏(汉姓,何)剪刻纸题材广泛,人物生动,图案粗犷、神似,讲究绘画和刀功。每幅作品都有设计精美的花边做修饰,“花框”刻制过程不少于“锦堂”的功夫。镂空部分,按祖传方法,阴阳交替长线与短线的刀功并用。剪刻纸中阳刻多时,花框采用阴刻。剪刻纸中阴刻多时,花框采用阳刻。阳刻线条宽窄均衡,都是一刀到底不断裂。

    剪刻的主要内容有嬷嬷人、窗花、鞋花、吉祥喜庆图和满族传说系列故事等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满族民俗生活。

    传统医药——爱新觉罗·恒绍家传满药(吉林·省级)

    满族发祥于辽阔的东北地区,满族医药材也都产自东北的山林草原、江河湖海,无论是植物药材、动物药材还是矿物药材,它的采集、炮炙、调配、用药,都是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别于传统中药,具有特色。清入主中原之后,满族医药随满族贵胄走进京城皇宫。经过近三百年宫廷御医的充实、洗练、实践、满族医药已发展成为中华医界的一支奇葩。常见的药物有丸、散、膏、丹及各种药膳、药酒、热疗、冰敷、药浴、正骨以及“萨满七十二穴”针灸疗法等。作为清代皇族后裔的爱新觉罗·恒绍所掌握的家传满药,即是这样一批珍贵的中华医药文化遗产。其家传秘方,对北方气候造成北方民族疾病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民间文学——白花点将的传说(吉林·省级)

    白花公主点将的传说产生于金代。传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三女儿,金兀术的三妹白花公主,年幼跟随父兄南征北战,在本族遭到侵袭时,主动率领留存的兵将,东渡松花江来到吉林乌拉。出发时全军将士为了牢记故土之情,在白花公主的带领下,每人手捧一捧家乡的泥土,在吉林乌拉建起了一座烽火台,民间称之为“白花公主点将台”。白花公主的传说是一系列的风物传说类型,它通过点将这一个历史事件,引发了关于白花公主的诸多故事和传说。这一传说在吉林家喻户晓,一直在激励着北方人民热爱家乡、热爱故土的情怀,成为吉林人民经常传颂的佳话。

    民间文学——打渔楼的传说(吉林·省级)

    相传清朝初期,吉林大乌拉虞村北的松花江边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与父亲相依为命,靠打鱼为生,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鳇姑娘。转眼美丽的姑娘十八岁了,到了出嫁年龄,恰巧这个时候皇帝派人来此选秀,姑娘便偷偷地跑去看热闹。选秀前皇太后曾下旨,一定要在京城东北方向选,二要选十八岁骑黄马的姑娘,言外之意要选位蒙古姑娘,而皇帝却偷偷传口谕一定要选满族姑娘。钦差大臣很为难,看遍所有的姑娘也没有符合条件的,正愁眉不展时,一抬头忽然发现骑在墙上的鳇姑娘,顿觉眼前一亮。原来鳇姑娘挤不进院子,只好骑在墙上看热闹。大人急忙上前问道;“姑娘可是旗人?”姑娘点点头,又问道;“姑娘可芳龄十八?”姑娘又点点头,大人仔细一看,姑娘骑在黄土墙上犹如骑黄马,这不既符合太后的要求又符合皇上的要求吗?地方官员刚要解释,钦差大人一声“打道回府”,众人只好用轿将姑娘抬到驿馆。一月后到达京城时,鳇姑娘越发美丽,皇帝见了非常满意,立刻将她封为鳇娘娘,并重赏了钦差大臣。皇太后虽然心里不痛快,但见皇帝高兴也没过多干扰。

    转眼春天来了,这几日皇上见娘娘总是闷闷不乐,就问其原因,于是鳇娘娘向皇上讲述在家乡每逢春季开江时,她们父女俩都要和乡亲们一同祭江打开江鱼,现在甚是怀念开江鳇鱼。皇上为讨娘娘欢心,便下旨在娘娘家乡吉林乌拉建一座打渔楼,并将村子赐名渔楼村,还在村北建一鳇鱼圈,捕到鱼先圈养,到冬季用驿车送到宫内享用。由于皇上宠爱鳇娘娘,招来其她嫔妃的嫉妒,常到太后那儿告状。一次皇帝出宫南巡,鳇娘娘惹怒了太后,太后立即下旨赐死。皇帝回宫得知鳇娘娘被赐死,伤心至极,大病一场。为怀念鳇娘娘,每到春季开江时皇上便亲自设“头鱼宴”款待有功大臣。自那以后,每年在开江时,吉林乌拉的百姓都会杀猪宰羊祭江,吃开江鱼以此来纪念这位鳇娘娘。

    民间文学——完颜希尹石雕的传说(吉林·省级)

    完颜希尹官拜金国左丞相,女真文字发明者。相传其为人刚直不阿,正派豁达,在官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天眷三年,为完颜宗弼(金兀术)等所忌被杀于燕京。皇统三年,因“死非其罪”平反昭雪,赠以开府仪同三司、邢国公。为安慰其冤魂,金熙宗完颜亶将完颜希尹及家族墓迁移后改葬,并特意聘请堪舆之术造诣的道士及徒弟三十人,足迹遍及东北的山川角落,最后墓葬选址确定在其家乡吉林舒兰小城马鹿村北山。可见完颜希尹生前于国于民有如天盖世功勋。完颜希尹的家族墓地有五个墓区分布五座山间,每个墓区前都有石人、石羊、石虎、鼊獡等石雕刻物站立两旁守护,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民间文学——乌拉陈汉军坛续传说故事(吉林·省级)

    汉军旗烧香时称不同姓氏和流派为“坛”,“续”有传承连接之意,“坛续传说故事”是指和坛续礼仪活动有关的传说故事。吉林乌拉陈汉军祭祀文化习俗始于唐王征东的年代(约公元627年),盛行于清中晚期。吉林乌拉陈汉军坛续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广为汉军旗人后裔传颂。坛续传说故事共有五十余个,如《唐王征东传说》、《风都城目键连救母传说》、《眼光娘娘传说》、《乌拉八坛察玛赞传说》等等。其中整理成册的故事有十个,其余故事正在挖掘整理中。这些故事可谓栩栩如生、可敬可畏,深入旗人之心而广为传播。

    民间文学——满语地名传说(吉林·省级)

    吉林市是满族文化发祥地,这里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遗存,满语地名传说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满语地名传说产生于满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以口授的形式流传于民间,经过不断的传讲和再创作,从而生动活泼。例如“鳌龙河”,“鳌龙”是满语“线麻”的意思,满族先民多用线麻绳织网捕鱼。“鳌龙河”这个地名暗示着此河两岸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又如“拉法屯”,“拉法”是满语“熊”的意思。“东塔子山”的“东塔子”是满语“鱼”的意思。这些满语地名与渔猎经济有着密切关系,而其传说也多取材于渔猎生活中的人和事,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满语地名传说对研究满族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也是吉林乌拉满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传统舞蹈——乌拉满族秧歌(吉林·省级)

    满族秧歌亦称“鞑子秧歌”,源于唐代渤海国流传的一种叫做“踏锤”的民族歌舞。近代以来,随着内地秧歌传入吉林,满族秧歌在借鉴内地秧歌音乐、舞蹈形式的同时,承袭了满族歌舞“莽式空齐”及萨满舞蹈的传统风韵,着重表现满族生活习俗,逐渐形成了当代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乌拉满族秧歌。满族秧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舞蹈以表现满族习俗的“吉祥步”动作贯穿始终,男、女同走的“吉祥步”表现着吉祥如意、相互祝福之意。“逗鹰”、“放鹰”、“打马”等动作用来表现狩猎、放鹰、骑射习武的生活。还有表现男人披甲出征之前与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舞蹈动作。满族秧歌另一特点是服饰,男演员头戴礼帽,身穿长袍马褂,脚穿便鞋,女演员梳架子头,小高梁头或抓髻,身穿旗袍或旗褂,脚穿绣花鞋,手持麻布手绢。女子表演面带娇羞,舞步轻盈婀娜,男子则集“扭、逗、浪、欢”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东北秧歌的共性,也融进了满族狩猎和尚武风貌。

    传统音乐——吉林乌拉满族民间音乐(吉林·省级)

    吉林乌拉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满族民间音乐。这些靠世代口头传承的民间音乐大致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唱、儿歌、戏剧曲艺音乐、满族萨满神歌、满族吹打乐等种类。其中,戏剧曲艺音乐朱赤温(满族戏剧)、倒瓦喇(二人转前身)早在《乾隆艺苑揽胜》中就已详细记述,可见吉林乌拉戏剧曲艺音乐的久远历史和高超技艺水准;满族萨满神歌全部用满语演唱,始终保持着较为原始的鼓之响、乐中舞、舞中歌的表现形态。其所使用的响器既是神器也是乐器,以依木钦、同肯、西萨、扎扳最为常用,在声学上体现着体鸣乐器与膜鸣乐器的典型音色,是研究民族器乐的依据。

    乌拉满族民间音乐都是传统民间生活的反映,极具地域性和民族性。

    传统音乐——乌拉陈汉军旗香音乐(吉林·省级)

    乌拉陈汉军旗香音乐是指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弓通村张氏,在家族举行陈汉军旗香祭礼时所唱的神歌及其伴奏的单鼓鼓点(即声乐和器乐部分)。汉军旗香祭礼既是一种祭奠祖先的仪式,又是一种娱神娱人的综合性艺术。所唱神歌内容以歌颂先祖功德为主,讲究音乐的韵律性,曲调在基本调的基础上随着唱词的调值变化而变化,韵味浓郁,富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歌唱时,歌者手持单鼓且敲且唱,有领唱、对唱、群唱等形式。神歌的伴奏和舞蹈音乐全部是靠“鼓乐”完成,其基本点是“3 6 9”点。随着咏唱歌曲及舞蹈的韵律、节奏而变化不同鼓点。

    乌拉陈汉军旗香音乐,是以张氏家族祭祀活动为载体的原生态歌舞艺术,反映了原始艺术的共性特征。

    地址: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47号(王百川居宅旧址)

    网址:www.jlsmzbwg.org.cn

    公众号:jlsmzbwg


    上一篇   满族二月二领龙习俗  下一篇   满韵遗风——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  

    Copyright © 2015 www.jlsmzbwg.org.cn All Rights Reseverd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吉ICP备15002934号  地址:吉林市北山公园人民广场  电话:0432—62279123 技术支持:领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