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满族博物馆•体验吉林满族过大年 (一)

世代生活在白山松水之间的吉林满族,在民族发展和演变中逐渐丰富并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文化风情的民俗文化形态,“过大年”就是其中庆祝仪式最隆重、表现内容最丰富、举办活动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世代生活在白山松水之间的吉林满族,在民族发展和演变中逐渐丰富并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文化风情的民俗文化形态,“过大年”就是其中庆祝仪式最隆重、表现内容最丰富、举办活动最热闹的传统节日。2月1日,“来满族博物馆·体验吉林满族过大年”系列活动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拉开了帷幕,广大市民欢聚在文化的殿堂,一边感受吉林满族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一边观看和体验祭灶王、满族歌乐、满族说部、萨满镇米祈福等年俗活动。

冰猴儿,又叫陀螺或冰尜(ga),是满族儿童冬天在冰面上玩耍的一种玩具,多以硬木制作。玩时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使它在冰面上长久地转动。相传是当时身处深宫后院嫔妃宫女用以打发寂寥时光的游戏之一。

歘嘎拉哈也叫抓子儿,是满族少儿和妇女最普遍的娱乐活动。嘎拉哈最早是用鹿、獐、狍、糜等蹄腕骨做成,是满族先民计数猎物的工具,也是炫耀能力和财富的象征。据文献记载,早在金代,女真人贵族就常玩这种游戏。依据嘎拉哈的四面(“珍儿”“驴儿”“坑儿”“背儿”),采用泼、弹、歘三种玩法进行,是满族标志性游戏。

满族礼仪极具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男子所行的有下对上的打千儿礼、主人与宾客相见或离别时所行的揖别礼、两个许久未见的亲人之间所行的抱腰大礼;满族女子礼节中常见的有下蹲礼和平辈之间所行抚鬓礼。

《拍手歌》是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自己创作的一首满汉语互译歌,歌词为见面问候的一些日常用语,唱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满族人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都要把灶王爷的画像从灶台前揭下来,火焚升天,并在升天前在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嘴上抹些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图吉利,进而又衍生出腊月二十三吃灶糖的习俗。

满族说部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渊源于历史更为悠久的民间讲述形式--"讲古",流传于满族各大家族内部,讲述本民族的特别是本宗族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系统而全面的反映了历史上满族民众的社会生活。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撕纸,以手代刀,以撕代剪,形成的毛边、纸痕,可以获得剪刀和笔墨无法得到的韵味,作品质朴粗狂,意趣天成。

满族乐器“嚓拉齐子”,早在渤海时期满族先人就开始使用,清代用途极为广泛,是民间及宫廷歌舞伴奏的乐器,演奏时相互撞击发出声音。

镇米是满族萨满祭祀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满族人的心中,所有丰收成果都是天神和祖先神保佑恩赐的,因此在每年秋收之后春节之前都要举行镇米庆丰收仪式,通过萨满向各神灵沟通并对其表示感谢,并希望保佑家族来年依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盼。

满族人素有爱吃粘食的习惯,如流传至今的“打糕”“驴打滚”“萨其玛”等都是满族传统点心。满族在过年时用大黄米、小黄米、粘大米制成各种粘食制品,因粘食的“粘”与过年的“年”同音,也寓为日后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官网:www.jlsmzbwg.org.cn

公众号:jlsmzbwg



上一篇   四海宾朋同聚文化圣殿 八方来客共庆颁金佳节  下一篇   平日您为城市梳妆打扮 • 今天为您奉上文化盛宴  

Copyright © 2015 www.jlsmzbwg.org.cn All Rights Reseverd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版权所有

吉ICP备15002934号  地址:吉林市北山公园人民广场  电话:0432—62279123 技术支持:领域科技